把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省委明确全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力争到2027年,六个优势产业营收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今天看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如何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日前,成都中嘉微视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特殊气体环境制程中的自动光学检测机成功下线,填补国内空白。制造车间里,几位工程师正对设备进行出厂前的调试。
记者 陈璐:依靠精密的算法,这些检测设备只需要几秒钟,就能以微米级的精度检测出玻璃基板上的细微瑕疵。
过去,这种检测设备长期依赖于进口,是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较为薄弱的环节。 中嘉微视着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出国内首款安全可控的显示面板检测设备,在部分细分工艺段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成都中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玉峰:成都市经信局今年给予了公司150万光电产业供应链协同专项奖金。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设备研发、制造与服务为一体的生产制造研发基地,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当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瞄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三条产业链,补链强链,是做大新型显示产业链的路径;人才引育,则是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举措。
记者 陈璐: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实施系列人才专项政策。像我现在所在的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园区内,目前就聚集了海内外产业人才1万余人。
在成都,像AI创新中心这样的产业园里聚集了集成电路企业270余家,其中投身于电路设计、晶圆制造等领域的研发人员逾3万人。产业人才的聚集,得益于“蓉漂计划”、“蓉贝软件人才计划”等系列人才政策。
成都市经信局智能终端处处长 李坦: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实施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遴选支持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同时通过鼓励高校学科建设、支持校企产教融合等路径,推动培养一批高端产业人才。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第一支柱产业,也是我省首个万亿级产业。当下,四川正依托成都、绵阳等地,联合重庆“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而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一起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的,还有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通过持续探路创新驱动发展“深水区”,德阳正为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由东电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今年以来,东电已申报抽水蓄能机组技术、水轮机关键技术等多项研发项目。企业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底气,来自于政府创新政策的落地落实。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规划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刘灵君: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四川省大型清洁发电技术工程实验室和院土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创新研发模式,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以来,德阳通过科技“揭榜挂帅”政策,为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并予以立项认可及经费资助,让政策创新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德阳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刘高阳:下一步,(德阳)将聚焦清洁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从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全力助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突破1万亿。
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四大航空装备研制基地之一,动力电池产量居全国第三。未来,我省装备制造产业还将继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