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些都是东晋文人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词句。在洱源,也有一个类似的地方,这便是茈碧湖畔的“世外梨园”——梨园村。
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风景区北的梨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世居百十户白族人家,近万株古梨树遍布在小山村中。数百年来,梨园村深藏在茈碧湖一隅、梨林深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近高低的村庄掩映在梨林的绿荫之下。民居院落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梨树,树木遮天蔽日、浓荫如盖,身处其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恬静与悠然。
据梨园村《阿氏族谱》记载,梨园村最早的开拓者和居民是明朝嘉靖年间世袭邓川土知州阿氏的后人,其中一个叫阿迁乔的响应朝廷“军垦屯田”号召,带着两个儿子阿筱聪、阿林聪,以及一些族人,来到原来叫“大河头”的茈碧湖源头的山谷,在原始森林中开垦荒地,同时大量种植梨树。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大河头”成了人烟聚集的村落;而梨树也长大成林,覆盖了整个山谷。自此以后,春天梨花开放,夏天浓荫稠密,秋天硕果累累,冬天枯干萧瑟,每一个季节,古梨树都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美。
梨园村现存7000多棵古梨树,历经500多年的岁月洗礼,见证了梨园村的发展变迁,也寄托着村民们浓浓的乡愁。据介绍,洱源县对梨园村的古梨树进行了“一树一牌”档案建立,并且每年都对古梨树采取修枝复壮、剔除寄生植物和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只为留住“绿色记忆”。
“用‘绿色的古董’来形容这个地方一点也不为过。这里让我感觉远离城市的喧嚣,完全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四川游客曾静说道。当下,洱源县梨园村里绿树成荫、果实累累,梨树上挂满黄皮梨、芝麻梨、木瓜梨等各类大小不一的梨子,独特的消暑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品小吃、住民宿。在这里,你会惊叹白族古老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完美的设计和建筑结构,你会在篝火晚会上体验白族打歌、吃烤乳扇、烤全羊等不同的风土人情。
古梨树下,青瓦白墙的民居格外显眼,远远望去,数百幢这样的宅子迤逦连绵,或星罗棋布、稠密集中,或离群独立,或高居密林深处,或低处湖坝绿茵间,13家民宿和农家乐就坐落其间。
顺着小路,来到山脚下的精品民宿——茈碧草堂。一进大门,别致的石头鱼缸、残垣老瓦砌的石墙、古朴典雅的茶室,不免让人有种穿越之感。再往里走,曲径通幽,拾级而上,自然古朴的老房茅屋和不失意蕴的砖木建筑在竹林婀娜多姿的摆动中若隐若现,让人有种想归隐山林的冲动。历时三年建成的茈碧草堂,今年5月一面世,房间就被订购一空。“当初来洱源,主要是看重梨园村具备‘静闲禅’这一意境,而且交通便利,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群众夜不闭户,远离城市喧嚣,与企业发展民宿的理念不谋而合。”茈碧草堂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洱源县充分发挥梨园村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优势,把大力发展民宿、客栈、农家乐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规划设计、政策实施、挖掘特色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把梨园村建设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韵”的绿美乡村乡愁依恋地,走出一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王滟 周云深 周丝莹)